维生素K1,又名植物甲萘醌、叶绿基甲萘醌、叶绿醌,化学名称为2-甲基-3-植醇基-1,4-萘醌,是一种多环芳香酮,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空气和潮湿稳定,但在阳光下会被分解。在天然绿色植物中广泛存在。
一、化合物简介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维生素K1
中文别名:植物甲萘醌;叶绿基甲萘醌;叶绿醌;2-甲基-3-(3,7,11,15-四甲基十六-2-烯基)-1,4-萘醌;2-甲基-3-植醇基-1,4-萘醌
英文名称:Vitamin K1;phylloquinone
CAS号:84-80-0
EINECS号:201-564-2
分子式:C31H46O2
分子量:450.70
精确质量:450.35000
PSA:34.14000
LogP:9.15760
2、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黄色粘稠状油性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密度:0.984 g/mL at 25 °C(lit.)
熔点:−20 °C(lit.)
沸点:140°C
闪点:>230 °F
折光率:1.527(20℃)
溶剂性:在氯仿、乙醚或植物油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储存条件:2-8ºC
3、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36290090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26;S37/39
RTECS号:QJ5800000
危险品标志:Xi
4、生产方法
①由甲苯醌还原、乙酰化、与叶绿醇等缩合,再经氧化而得。也可由苜蓿或其他植物体中提取。
②由邻甲基萘醌与醋酸酐在锌存在下还原,乙酰化生成乙酰化甲萘醌,经水解,缩合得二氢化维生素K1,再经水解、氧化、提纯、精制而得。
5、用途
①促进血凝;
②促进肝脏中凝血酶原的合成;
③增加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
二、测定方法
方法名称:维生素K1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维生素K1。
方法原理:供试品和内标均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检测维生素K1(C31H46O2)和内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石油醚
2、正己烷
仪器设备:
1、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硅胶为填充剂,维生素K1的顺、反式异构体之间及顺式异构体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正己烷+石油醚=2.5 2000
2.2 检测波长:254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称取供试品
取本品2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维生素K1对照品适量,与供试品同法配制。
3、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苯甲酸胆甾酯37.5mg,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上述供试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mL与内标溶液各1mL,置10mL量瓶中,以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1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测定维生素K1和内标苯甲酸胆甾酯的吸收值,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三、临床应用
1、用于止血
维生素K1体内贮存量少,3~4周就能在体内完全消耗掉,故需经常从胃肠道食物中获得,如获得吸收过程产生障碍,有关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受到抑制,凝血酶原延长,导致凝血障碍,并引起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外伤手术后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等。
2、解痉止痛
当病因刺激平滑肌发生痉挛而引起强烈疼痛时,可配合使用维生素K1,作用机制是:维生素K1具有选择性可直接松弛平滑肌,同时对乙酰胆碱引起平滑肌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其镇疼机制与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物质介导有关。
3、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突起喘息,有明显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是儿科常见急症。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反应,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管分泌物中包含及血中发现大量类似哮喘患者所特有的炎性物质,如病毒性IgE组胺样物质、花生四烯酸等。
4、治疗小儿肺炎
维生素K1能通过拮抗微血管痉挛调整微血管系统的收缩功能,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整微循环系统Chemicalbook,解除由于儿童重症肺炎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纠正心衰,同时降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有利用纠正呼衰。
5、小儿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应,轻度咳嗽有利于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患者痛苦并引起很多并发症。因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应用维生素K1较好。
6、治疗急慢性肝炎
近几年报道,大剂量应用维生素K1,可以增强肝细胞活力和吞噬功能,激发细胞营养物质吸收能力加速组织细胞修复,消灭病毒,降低黄疸性肝炎的血清胆红素,缓解痉挛,降低血清转氨酶,缓解患者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常用于辅助治疗急慢性肝炎。
7、中毒物质解救
皮肤紫癜的特点是斑血疹及疱疹状、圆形及多形性红斑,此情况一旦诊断应立即处理,维生素K1是此类物质的特效解毒剂、静滴维生素K110~30mg,3次/d,亦可先静注维生素K150mg,然后改为10~20mg肌注,1~4次/d,严重出血时每日总量可用至300mg。
8、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一种特异性隔肌痉挛现象,穴位注射维生素K1,可使隔肌痉挛得到有效快速缓解。
四、注意事项
1、由于维生素K有过敏反应的危险,故不宜与其他维生素制成复合制剂。
2、当患者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发生严重出血时,短期应用常不足以即刻生效,可先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原复合物、血浆或新鲜血。
3、用于纠正口服抗凝剂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应先试用最小有效剂量,通过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测定再加以调整;过多量的维生素K可给以后持续的抗凝治疗带来困难。
4、一般不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必须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每分钟不超过5mg。